查看完整版本: 一場偉大的相遇
頁: [1]

akira168877 發表於 2017-7-3 08:02 PM

一場偉大的相遇

 詩云:李杜文章在,光焰萬丈長。
  李白與杜甫,中國文學史上兩顆耀眼的星星。一個才情恣肆、浪漫飄逸,一個沉鬱頓挫、憂國憂民。這兩個光照千秋的名字,幾乎就是半部中國文學史。
  一千多年前,公元744年,洛陽。那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美麗春天,滿城的牡丹一起歡呼: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遇了。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,在洛陽開始了一生的友誼。
  聞一多先生在《杜甫》一書中,滿懷激動地如此描寫李杜的這次洛陽之會:“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,發三通擂鼓,然後提出筆來蘸飽了金墨,大書而特書。因為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,除了孔子見老子(假如他們是見過面的)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,更重大,更神聖,更可紀念的。我們再想像,譬如說,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……我們看去,不比書中一樣神奇,一樣意義重大嗎?”
  這一年,李白44歲,杜甫33歲。
  這一年的李白,雖已被朝廷賜金放還,但詩名早已遠播,正可謂“天下無人不識君”。而小他十一歲的杜甫,則在十年前考進士不第,一直遊歷四方,正好這個時候遊歷到了東都洛陽。也許是上天的安排,兩人一見如故。
  有詩,有酒,有花。還缺什麼?!
  於是,一切煩惱都隨洛陽的春風而去,所有的愁緒都醉在洛陽的美酒裡。兩人惺惺相惜,在一起飲酒論詩、同榻夜話。洛陽的牡丹多麼幸運,曾經聽過詩人的暢談,她卻守口如瓶,不肯為我們透露半句。
後來杜甫為李白寫下了很多詩:“筆落驚風雨,詩成泣鬼神。”“李白斗酒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! ”這些我們熟知的詩句,千載之下,依舊是李白最好的廣告詞。
  “劇談憐野逸,嗜酒見天真。”可見他們在洛陽無話不談,任意縱橫,在酒後摒棄所有的面具,擺脫所有束縛,以本來面目相見。
  這樣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友誼,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,顯得那麼灑脫那麼難得。也只有唐朝,能產生這樣偉大而美麗的情感吧?
  他們走遍了洛陽的街道,遊遍了洛陽的古蹟。“餘亦東蒙客,憐君(李白)如弟兄。醉眠秋共被,攜手日同行。”(《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》)蓋著一床棉被睡覺,還一同牽著手走路,足見二人感情之深。
  唐人的目光放得很遠,他們的步履走得更遠。在洛陽遊覽了一段時間後,李白就和杜甫一起,越黃河、拜王屋,意欲尋仙修道,採取靈藥。但是他們想參拜的華蓋君還沒成仙,就入土了,於是詩仙和詩聖一起回頭。在洛陽初遇正值早春三月,訪仙歸來卻已是秋高氣爽,在歸途中又遇到另一位詩人高適,三人在一起,過汴州,豪飲至酣,登台浩歌,慷慨懷古,正是這次歡聚,在杜甫一生的記憶裡揮之不去。其後杜甫西赴長安,李白贈詩:“飛蓬各自遠,且盡手中盃。”(《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》)
  兩年後,李白寫下了著名的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一詩:“我來竟何事,高臥沙丘城。城邊有古樹,日夕連秋聲。魯酒不可醉,齊歌空復情。思君若汶水,浩蕩寄南征。”把思念杜甫之情比喻為永不停息的汶河水。
  十年後,安史之亂,馬蹄踏碎了天寶的繁華,李白與杜甫各自飄零。公元762年,李白去世。八年後,杜甫故於耒陽,死後四十多年,其孫杜嗣業扶柩歸葬於河南洛陽偃師首陽山下,中國文學史上兩顆巨星先後隕落。
  隨著一個年代的逝去,激動漸漸平息,一切歸於寂靜。
  只有洛陽的牡丹,記錄了千年之前的那一場偉大的相遇,在以後千年的春風裡,時時任遊人追索。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
271236 發表於 2017-7-3 08:53 PM

多謝分享!許多事情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。
頁: [1]